【黄岛文法讲坛】暨南大学张丽军教授谈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”

发布时间:2022-11-28 作者:张欣 审核:刘清 发布:宋杰 浏览次数:333


1125日,暨南大学张丽军教授做客黄岛文法讲坛第41讲,阐述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路径与新方法”。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沈壮娟教授主持,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通过线上听取讲座。

张丽军教授首先“重写文学史这一概念说起,梳理了文学史写作层面,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出现的一些新变化。回顾了王瑶《中国新文学史稿》到孔范金《20 世纪中国文学史》,苏州大学朱栋霖、丁帆、朱晓进等主编的《中国现代文学史》,朱德发、魏建先生主编的《现代中国文学通鉴(1900-2010)》,都是包含清末民初,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。2013年陈建功、吴义勤先生编的《中国现当代文学图典》,利用大量的照片来说明文学史,进一步将文学史视觉化、形象化。张丽军教授认为,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内容应该有所增容,其一是旧体诗词应该纳入文学史的框架之下,鲁迅、郁达夫、毛泽东等现代文学的重要人物,都创作过大量高水平的旧体诗词,时至今日,旧体诗词仍然是心灵史、文学史的一部分。其二是世界范围内的华语文学应该纳入现当文学的研究视野,海外华文文学对世界的思考是很独特的,对我们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精神启示和价值。其三,随着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扩大和细化,大量的个人精神书写的文学,应该被发掘、关注和重新衡量并评价其价值,非专业的文学创作同样需要进入文学史,而不是狭隘的单一性的精英文学史。

研究内容的变化导致研究路径和方法的更新。张丽军教授建议,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方法和路径上,要注意与中国古典文学、海外华文文学、草根阶层文学进行关照互勘,在大历史观、世界视角中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体系,形成更加科学客观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。

最后的交流互动环节,针对青年科研工作者应如何进行科研规划的疑问,张丽军教授以自己的学术经历为例,指出科研工作需要结合研究方向和就职学校的学科方向提早规划,通过学术会议和同行交流,保持对学术前沿、社会需求的关注和敏锐,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,确定研究选题并及时付诸行动,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,避免拖延懒惰和沮馁情绪。

张丽军教授基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深厚学术积累,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本始出发,直探问题的本源,既有纵贯的学术梳理,又有宏通的鸟瞰视角,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和研究,极具启发意义。

 

 

主讲人简介:

    张丽军,山东莒县人,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茅盾文学奖评委,山东省齐鲁文化英才、东岳学者;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、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、《百家评论》副主编等。迄今已出版著作 8部。在《文学评论》《文艺研究》等报刊发表论文300余篇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、一般项目2项,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。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。在20世纪乡土文学研究、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有较大影响。